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习曾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都体现出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体育事业的关心支持,为做好新时代体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奥运会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竞技体育舞台,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方向,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在保持乒乓球、跳水等传统体育项目优势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攀岩、滑雪登山、滑板等奥运会新兴项目的支持和保障,加大对奥运会新兴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
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体育部门可以联合高校共建奥运会新兴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意义:一是体育部门和高校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体育部门和高校的深度融合;二是高校通过参与奥运会新兴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可以为中小学提供示范和引领。三是体育传统特色高校可以承接对口的新兴项目人才培养,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议:一、建立体育部门与高校的合作机制。体育部门与高校加强合作、打破壁垒、资源共享,明确合作内容和目标,明晰合作职责和义务。双方可以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商沟通共同推动新兴项目发展。
二、建设奥运会新兴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试点院校。由体育部门与高校联合设立奥运会新兴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试点院校,对试点院校提供相应的高考招生政策和经费补贴的支持,为优秀运动员提供特殊升学保障。试点院校为新兴项目人才培养提供训练场地、设施和设备,组建专业的教练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和比赛,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输送等。
三、加强教练团队建设和培养。高校依托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与体育部门合作建立新兴项目的教练员培训和培养体系。构建人才交流机制,新兴项目专业教练可以与高校教师、教练员开展交互培训和交流学习。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育部门和高校根据新兴项目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培养机制和途径。采用跨学科、跨学校以及国际化培养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实现跨界跨项选材。高校利用资源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校、运动队、训练机构等开展合作,为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案由:体育消费是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促进境外消费回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调查,2020年全国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为1.8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80%,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1330.4元,比2014年增长43.7%。
但是,目前我国体育消费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体育场地的供给总量和结构不优,体育消费的基础不厚、内涵要素不丰富,群众运动技能水平较低,消费外流严重等,严重制约体育消费发展空间。
建议:一、完善对体育消费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大力支持基础性、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扩大政府采购体育服务的范围和规模,逐步实现免费、优惠的公共体育设施和服务的供给。优化金融服务,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建设集体育产业信息、担保、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建立针对体育产业的金融服务团队,鼓励债券、信托资金等各类投资机构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
二、加大体育用地供给,优化体育场馆开放和税费政策。提高体育场馆开放力度和水平,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场馆利用率,实施场馆的消费场景化改造和消费适配改造工程,激发消费活力。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三、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坚持践行“两山”理念与发展户外运动相结合,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探索受保护领域综合利用途径,丰富户外运动产业业态。拓宽户外运动产业格局,引导各地以资源禀赋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户外运动、时尚运动项目品牌,积极推动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山地户外营地等建设,打造体育综合体。深化体旅融合,补齐户外运动设施建设短板,以户外运动项目为主题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路线、精品赛事,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四、大力培育体育培训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体育培训行业,推动体育培训市场持续扩容,打造体育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打破人民群众体育运动技能不足对体育消费的制约,建立完善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标准,推进业余与专业运动等级互通制度,增强体育消费黏性。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鼓励体育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进入校园,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课后托管、体育活动组织等提供服务。
五、加大赛事供给,发展中国特色体育赛事体系,积极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赛事活动品牌,继续申办引进有影响力的国际顶级赛事,提升国内赛事供给整体质量。提高职业体育赛事质量,完善赛事运作、场馆运营、电视转播等一体化运作与服务。挖掘体育明星市场价值,让体育赛事更加“吸睛”,不断提升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案由: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群众健身意识和运动需求快速提升,路跑、骑行、露营、飞盘等户外运动不断形成热潮。然而,快速增长的需求也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愈发凸显。一是用于群众健身的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二是群众健身场地种类单一、质量不高。三是群众健身场地可及性差。四是群众自发开展的户外运动与开放式公园管理者的冲突矛盾增多。
开放式公园是城市灵动包容的公共空间,是周边社区的物质、文化、生态中心,可以为居民提供放松、游憩、运动、社交的活跃空间。建设和运营好这类公园可以活化社区,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开放式公园改建和兴建户外运动中心,可以有效缓解群众身边运动健身场地不足的矛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户外运动的新需求;可以以青年人喜爱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线下的运动社交平台和机会,为年轻父母提供更多户外亲子互动空间,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有利于提升开放式公园投资运营综合效益。
建议: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开放式公园兴建户外运动中心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新建开放式公园必须配建户外运动中心,中心占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公园总面积的20%,基本场地和设施包括串联公园的步道和骑行道、小型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帐篷露营地、小型极限运动营地、户外智能健身器械,同时鼓励有水域的公园配建简易水上运动码头。
二、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开展的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为抓手,推动已有各类开放式公园开展户外运动中心改扩建工作,鼓励公园增加可进入、可体验的户外运动场地和设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休闲、运动社交、放松游憩等户外活动需求。
三、加大专项资金支持,综合利用好彩票公益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资金,推动各地实施开放式公园户外运动中心改建和新建工作。
四、建立服务开放式公园户外运动中心的长效志愿服务机制,鼓励公园所在地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定点进驻、长期服务。引导体育专业人士和各类健身达人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为户外运动中心常态化运营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技术支持。
案由:足球、篮球、排球并称“三大球”,是全球化开展的运动项目,竞技水平高,参与普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国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大球”发展,习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从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要求,对振兴“三大球”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殷切希望。
然而,受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三大球”发展水平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明显差距。
体育院校集聚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所需的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优质的资源,能够在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中发挥人才、科研、服务等优势作用。
建议:一、深化改革,将体育院校融合在“三大球”发展价值链条,整合教学、训练、科研等资源要素,精准定向供给,促进体育院校独特优势转化为“三大球”发展优势,而不是游离于“三大球”主战场,把推动体育事业快速发展而建立专业化高校的特有制度优势发挥好。
二、发挥体育院校在体育文化积累的学术高地优势,全面深入开展“三大球”文化建设方面的智库研究,“跳出体育办体育”,构建中国特色的“三大球”文化发展理念和价值体系,科学制定“三大球”发展规划,创新体制机制,为我国“三大球”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发挥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优势,把“体教融合”嵌入到“三大球”人才培养链条,从体制机制、思想教育、后备人才选拔、科学化训练、竞赛体系、文化教育、教练员培养、裁判员培养、队伍服务保障等方面优化发展路径。
四、发挥体育院校科技服务的高、精、尖优势,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做好“三大球”国家队技战术分析、情报收集与处理、体能训练、机能诊断、伤病预防及康复、训练监控等科研服务,提升三大球科学化发展水平。
案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兴则国运兴,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群体是推动建设体育强国的主体,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后备力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青少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体教融合则顺应了时代要求、社会呼声和青少年成长需要,遵循了教育和体育的客观规律,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补齐青少年体育短板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部署,同时,在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三位一体部署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体教融合育人提供了重要指引。
long8国际官方网手机版app
建议:一、进一步统筹深化体教融合,特别是要加强高校体教融合,积极谋划布局,夯实高校体育赛事、在高校增设国际体育组织文化、奥林匹克文化、体育管理、体育经济、体育法等体育文化类课程等,不断推进体教深度融合发展;面向广大青年传授运动知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完善体育训练体系,创新训练理念和方法,提升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全方位加快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育造就源源不断的体育人才,增加体育就业岗位。
二、要引导更多青年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把握我国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向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大协会等各个国际体育组织中选派中国委员代表和国际体育组织工作人员,越来越多中国青年从各个角度参与国际体育组织工作,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助推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建立健全国际体育组织人才、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媒体、体育经纪、电视转播、国际体育产业相关人员培养选送体系,为加快推进大国体育外交、建设体育强国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案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将“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作为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手段。经历新冠疫情后,不少群众提高了对科学健身的重视度,但由于认识不充分、方法不恰当,不仅锻炼效果差,还时常出现身体损伤。
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健身前的宣传引导不够。官方指导的传播力不足,《全民健身指南》的群众知晓率不高,“人民爱健身”科学指导服务平台推广普及不够,“量体裁衣”的个性指导不足。二是过程中的专业指导不够。社会体育指导员入驻公共健身场馆开展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各级各地体育总会引导群众科学健身的作用未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实施科学健身指导少。市场服务专业不足,私教市场鱼龙混杂。三是损伤后的医疗支持不够。运动损伤专业医疗康复机构数量极少,传统医疗机构普遍缺乏运动康复门诊,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建议:一、多途径强化宣传引导。依托体育院校、研究机构、专业体队等资源,加强对科学健身理论、方法等的研究和普及。进一步发挥知名运动员示范作用,引领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大力推广《全民健身指南》,提升“人民爱健身”科学指导服务等官方平台的影响力,持续开展线上线下的科学健身大讲堂活动,不断扩大受众范围。增强群众“因人而异”进行科学健身的意识,推广运动风险评估、体质监测、运动处方等服务,加快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将咨询指导数量纳入考核,推动其为更多群众服务。
二、多维度强化专业指导。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管理机制,激发队伍积极性,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深化各级体育总会实体化改革,将引导群众科学健身纳入其职权范围;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加强健身行业监管,提高私教准入门槛。出台有力政策,支持退役运动员向“专兼职”教练转型,扩大专业服务供给。
三、多层次推进体医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运动康复医院或引入专业机构,支持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运动康复门诊。开放地方体育部门的运动康复医疗资源,向群众提供运动康复治疗服务。推进体医融合疗法、中医特色疗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支持有关院校设置康复治疗学等专业,增加人才供给。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力度,大力培养运动康复治疗师等体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