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速变慢、握力减弱、坐立吃力这些都是身体提前10年发出的重要预警
栏目:有氧运动 发布时间:2024-05-30 18:37:04

  龙8体育官网随着身体衰老,机体各方面能力下降,也更容易中招重疾。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并非对这些变化沉默不语,而是会提前发出信号。

  权威研究证明,身体机能最早在去世前10年会发出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全都来自日常行为:走路的速度变慢、坐下站起不再利索、手抓握物品时开始吃力……这些变化均指向心肺、肌肉功能的退变。极目新闻记者就此采访本地专家,专家们均表示:身体行动能力确实与心肺健康有密切关联,不过人们若想减缓衰老、有效预防疾病,则需要从当下做起,而不是等信号来了才行动。

  这份2021年发布于《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随着身体运动机能的下降,死亡风险会增加。而这些迹象,最早在死亡发生前10年就会有征兆。步行速度下降、坐站能力下降、握力下降,分别会使死亡风险增加22%、14%、15%,日常活动困难会使死亡风险增加30%。

  “人的运动能力与健康水平有直接关系。”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体检)科主任夏燕妮介绍,比如步速就体现人持续活动的能力,与心肺功能的强弱息息相关;坐站自如,包括身体的协调性,则需要足够的肌肉与关节能力;同样,握力也代表肌力水平,与心脏功能相关。加拿大研究人员也曾在《柳叶刀》上发表研究揭示,握力每减五公斤,死亡的风险就增加16%,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分别上升7%和9%。

  心肺功能直接影响运动能力,那么是不是当身体的机能减退,就表示心肺功能出了问题?“这倒未必,这个问题要从两个角度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郑璇博士表示,衰老本身是全身性的,肌肉、关节能力下降会导致人的行动力下降,人变得不爱动了,随之会让心肺功能得到的锻炼减少,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反过来,当心肺功能出现问题时,也会让机体的行动力受影响。“这两者相辅相成,既可能互相促进,也可能互相拉垮。”

  当下人们对心肺功能的关注度颇高,郑璇建议,大家不必过度紧张,一方面要做好每年体检,同时结合日常监测,并推荐了6分钟步数自测法。她说,每周将同一固定时间(如6分钟)的步数记下来,隔3到6个月比对着看,如果有明显的减退,则要引起注意或咨询专业医生。

  2020年底,世卫组织发布过《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明确指出运动能力与健康水平密切关联,定期进行身体活动是预防和管理非传染性疾病的关键保护因素,同时也更利于心理健康。但是全球27.5%的成年人和81%的青少年没有达到世卫组织建议的身体活动水平,这种情况造成540亿美元的直接卫生保健费用和140亿美元的生产力损失。如果全球人口更爱活动,每年可避免多达500万人死亡。

  “生命在于运动,是实实在在的科学道理。”夏燕妮说,人们应该尽早养成运动的良好习惯,从现在就做起,不要等身体发信号了才行动。

  “养成合理的运动习惯和生活、饮食习惯,越早越好。”郑璇指出,不少年轻人喜欢将“老了再说”挂在嘴边,“事实上,等到身体出现预警信号了,很可能就已经晚了。要知道,预防是最省钱的保健办法。”她指出,心肺是身体发动机,合理运动能让发动机更持久、更有力,同时也能让整个机体更具有活力。科学证明,良好的机体状态,能有效预防血栓等问题,“每天清早大咳几声,做一组深呼吸,这些都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

  “当身体开始不好使,走路开始喘了、抓东西费劲了,一些人就认为是因为年龄大了,直接当成正常现象,这也是一种误区。”夏燕妮说,这些“老了”的信号出现时,人们更要通过针对性锻炼来延缓衰老的速度,从而预防疾病。

  她还给出国际通行的运动处方FITT(包括运动频率frequency、运动强度intensity、运动时间time和运动类型type):每周应有150-30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方式可包括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车、健走、跳舞等;抗阻运动如哑铃、推杠等器械类;瑜伽、压腿等拉伸类,“具体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要依据个人实际能力,循序渐进。运动前要热身,运动后要做放松练习,科学合理地锻炼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同时还能避免受伤。”


本文由:龙八国际健康管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