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长沙气温重返35℃。你是不是感觉,一踏出门,没走几步路,身上就出汗了,跟洗了个澡似的。
中医的角度来说,出汗这事儿可不简单,汗多汗少、出汗部位、出汗时机,这些都跟人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那么,“你的汗”和“我的汗”,有什么不一样?昨日,记者邀请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专家为市民答疑。
近日,长沙市民周女士因汗多、乏力、身体疲倦,来到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想开点中药调理身体。该院老年病科·中医经典病房副主任医师刘用经过望闻问切后,为周女士开具了一副调理方。
不久前,周女士的妈妈也遇到了个烦恼,就是老爱出汗,后来开了中药来调理。周女士拿到自己的药方一看,嘿,发现这药方跟妈妈的差别还挺大的,好多味药都不一样。
“刘医生,我跟我妈都是出汗多,为什么我们开的中药却不一样?”周女士很疑惑。
“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虽然都是出汗,但引起出汗原因不一样,一个是湿热,一个是阴虚,因此用药遣方也大不同。”刘用解释,“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为主的一类病症,同样是出汗,“你的汗”跟“我的汗”从中医角度来讲是大有不同的。
刘用介绍,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它体现了人体的适应性反应。
比如说,夏天炎热的时候,穿得太厚,或者喝碗热汤,再或者情绪激动,又或者干点体力活,出汗就会比平时要多。但这种出汗多呢,一般不会过分,都是暂时性的。
不过,如果在外界环境因素都排除的情况下,发现头部、颈部、胸部、四肢或者全身的出汗量突然暴增,那这事儿有点不对劲了。在中医里,这种现象被称为“汗证”。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身上不同部位的不正常出汗,就像是身体在悄悄告诉我们,脏腑的阴阳平衡可能失调了。
出汗只在身体一侧,多见于肌肉萎缩、中风及截瘫病人,出汗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这些患者因为元气亏虚,所以一侧的气血归于另一侧,从而导致半身汗。
自汗。指的是白天时时汗出,活动后出汗更加明显,不因疲劳、炎热等影响,引起自汗的原因常有气虚、血虚等。气虚根据部位不同又分为肺气虚(头汗出)、心气虚(胸口汗出)等。除了出汗,一般还有疲劳、怕冷、心悸、面色苍白等伴随症状。
盗汗。指的是睡时汗出,醒后汗止,肺痨、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等可表现为盗汗。进行性消瘦、咯血、咳嗽、午后潮热、颧红应考虑痨病;近期有急性发病、伴高热病史,多为温热性外感病恢复期。
脱汗。病情危重时会出现大汗淋漓、汗出如油,伴随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提示病情危急。
战汗。指的是突然全身战栗后出汗,代表机体驱邪外出的一种防御措施。战汗代表疾病向好转的方向发展。
“中医主张在炎热的天气适当出汗,有助于排毒祛湿。”刘用提醒,现在许多人喜欢在夏秋季节24小时吹空调,长时间不出汗,运动少,身体中有一些代谢产物无法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排出体外,就会在体内形成“垃圾”,从而积聚于体内。其实适当出汗可以抵御暑邪、寒邪的入侵,散热清火。
但出汗这事儿可不是越猛越好。中医认为,汗水跟咱们身体里的宝贝——津液是同一个来源。如果你动不动就大汗淋漓,那可是在悄悄损耗你的津液,时间一长,气也会虚,阴也会伤。阴一伤,阴虚火旺的毛病就容易找上门来。
如果坐着不动就出汗,或者运动后或从外面回到室内30分钟后还一直冒汗,那可能就是出汗过多。
以肺气虚为主,怕冷怕风,经常感冒、鼻塞流涕,舌淡苔薄者,肺卫不固可能性大,可予玉屏风散加减。
夜里汗出,手足心发热、面部潮红,口渴,舌红苔少,阴虚火旺可能性大,可选择当归六黄汤加减。
汗出色黄味重,面红烦躁、情绪焦躁,可由肝经湿热引起,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中医的角度来说,出汗这事儿可不简单,汗多汗少、出汗部位、出汗时机,这些都跟人体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身上不同部位的不正常出汗,就像是身体在悄悄告诉我们,脏腑的阴阳平衡可能失调了。以肺气虚为主,怕冷怕风,经常感冒、鼻塞流涕,舌淡苔薄者,肺卫不固可能性大,可予玉屏风散加减。出汗伴有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可由心血不足引起,可予归脾汤加减。龙8lo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