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我国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给予了纲领性指导。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身体素养”一词引发学界与公众的广泛关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何谓身体素养?身体素养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提升青少年身体素养,夯实体育强国建设之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素养的解释是:素养不仅是阅读和写作,还关乎我们在社会中如何进行沟通,以及与知识、语言和文化这三者相同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身体素养是一个舶来词,其英文表达为PhysicalLiteracy,国内有学者曾将其翻译为“体能认知”或“体育素养”,事实上窄化了PhysicalLiteracy的原意。因为身体素养不仅包括体能认知与运动能力,还包括对身体的认知、态度以及非运动性的身体活动能力等。
身体素养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国家所接纳。如国际体育科学和教育理事会在《关于体育教育的国际立场声明》中指出:身体素养是体育教育的结果,是儿童少年全面发展和取得成就必不可少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新修订的《国际体育教育、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中将身体素养作为体育目的之一。美国在新修订的《K-12国家体育教育标准》中提出,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技能和信心的具备身体素养的个体。英国也制定了《小学身体素养框架》。
我国学者任海认为,身体素养内生性、基础性与贯通性的特点突破了传统体育价值定位的功利性倾向,为促进体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体育化提供了科学的理念支撑,也为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理论依据。《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积极吸纳了身体素养的理念,并把“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等。在这一目标定位中,“核心素养”成为关键词之一。
教育部要求各学科要根据学科本质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学习完本学科后应达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在这种大背景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广泛调研、讨论与完善,并最终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部分。其中,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步形成健康文化生活方式的关键;体育品德是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
身体素养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有四点相同之处。一是两者均强调参与者要在身体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两者均强调对参与者身体活动能力,尤其是运动能力的培养;三是两者均强调对参与者身体活动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参与者对参加身体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四是两者均强调参与者身体活动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将此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视为个体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
龙8头号玩家
身体素养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也有不同之处。如面向的干预人群不同、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承担的国家使命不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强调通过课程教学与课外锻炼,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其自尊自信、勇敢顽强、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遵守规则、公平正义、团结协作的品格,充分体现体育的育人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学校教育阶段而言,身体素养隶属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培育国民身体素养,学校应是主阵地。因为,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身体素养培育往往会决定一个人在成年后其身体素养的整体质量以及可延续时间。
学校培养学生身体素养,助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关键是要落实习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在帮助学生享受乐趣上,要着力改变长期存在的、陈旧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氛围沉闷的状况,倡导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调动学生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增强体质上,要着力改变陈旧的体育课程教学重单一技术传授、轻体能训练的状况,倡导教师重视学生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的学练。在健全人格上,要着力改变陈旧的体育课程教学讲解示范多、对抗或比赛少的状况,倡导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真实和复杂化的对抗或比赛情景,让学生在对抗或比赛情景中切身地体会如何相互尊重、团结协作、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在锤炼意志上,要着力改变把体育与健康课上成“安全课”的状况,健全校园运动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法规,解除戴在教师头上安全问题“紧箍咒”,倡导教师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运动强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挑战自我、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只有做到这些,体育与健康课程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乐学、勤学、会学,学生身体素养的培育才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