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城市漫步)、特种兵旅行……这两年,与“行走”有关的体验意外火了。徒步更是从曾经的小众运动,发展成了新的流量密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迈开脚步,从城郊到乡野、从森林湖泊到江河雪山,走向更为纯粹的户外。
今天,当户外行走变成一种大众潮流。与其说它是一项运动,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个体生活与时代浪潮息息相关,我们不妨以徒步为样本,来观察城市生活的变化以及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对户外新生活方式形成新的认知。
“00后”孟凡尘第一次徒步选择了徽杭古道这条经典路线。这条古道始建于唐代,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
“走一遍古道,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有一种重走古要塞的神秘体验感。”他说,两天一共行走了15公里,一路上有自然风光,也有文化遗迹。
蓝天凹是徽杭古道的制高点,海拔1000米左右,也是古道最为开阔之处。“两座山峰呈‘凹’字形,蓝天白云嵌入其中,看到了白云悠悠、群山如画。”
这两年,户外行走的春天的确来了。徒步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荣登各户外主题统计的热门榜首。
央视网统计了2023年10万个样本的手机App使用数据,结果显示,新增用户最多的5类应用程序中,有4个和行走有关。换一个维度观察,在一些专业的社交媒体分享平台上,以“户外”“出游”等关键词搜索,“徒步”“登山”出现的频次最高,相关内容的出现率同比增幅近3倍。
专业的户外类App对用户数据的变化感知最灵敏。翻倍增长的数据说明了徒步这个小众化的运动越来越流行,逐渐走向大众化。
“两步路”是徒步等户外运动爱好者使用最多的工具类和交流性平台之一。两步路App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该App的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相比3年前增长了约3倍,其中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倍。两步路App里,徒步、登山的用户群体占90%以上,年轻人和女性的比例增长较快。
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体育旅游专业负责人林章林博士说,徒步可以理解为一种前往目的地,并在城市郊区、山野、森林等自然环境下进行的中长距离的行走锻炼。
户外运动源自18世纪的欧洲,最初是一种生存手段,军队通过障碍训练、狩猎等手段提高野外作战和生存能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逐渐转变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运动方式。
在他看来,徒步这项运动正逐渐发展成“户外+旅游”的跨界融合。“现在年轻人喜爱的徒步,更多是一种旅游概念,游客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山野、湖泊、森林、平原等自然景观,进行不一样的民俗体验等。”
“游侠客”是在PC互联网时代涌现的知名度较高的旅行网站,作为户外旅游从业者,他们同样感受到徒步市场的变化。
“徒步最初是以小众运动的面貌登场的。”上海游侠客相关负责人李云子说,15年前,徒步与传统旅游并不相融,“流行重装,背着帐篷进山,对‘驴友’(对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称呼)来说是一种野性的体验”。
如今,徒步的外延更为广泛。年轻人选择徒步,更多的是一种走向大自然的户外体验。“比如春天去看山花烂漫,夏天溯溪戏水,秋天看漫山红枫连成片。”她说,一些年轻人徒步几乎能达到“一月一山”甚至“一周一山”的频率,“以前周末出团最多,如今周中出团的频率也增加了,可见徒步用户的需求量增长了”。
说起徒步,许多人认为“不就是走路嘛”。对参与其中的年轻人来说,真正的徒步和走路有很大不同。当他们在徒步时,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就是在奔向山野,奔向户外。”“95后”卢莹说,徒步一般都是在大自然和原生态的环境中前进,不管是登山还是在森林里行走,整个环境能让人迅速放松下来,“这和在商场或马路边行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卢莹目前还处long8国际官方网手机版app在“小白”(徒步新人)阶段。她一般选择前往浙江、江苏等地进行10公里左右的徒步,“我更喜欢边走边看的模式,走路的同时也是在和自然界的树木、花草、溪流、飞鸟进行互动,有趣极了”。在她看来,去山野徒步一天,吸收了大自然的能量,比吃任何保健品都要补益身心。
据两步路App的用户调查显示,徒步的目的排在前几位的依次是看风景感受大自然(89.7%),锻炼身体(78.79%),保持健康水平(71.52%),释放压力(65.45%),参与社交活动(20.61%),提高体能参与比赛(11.52%)。
徒步大军中有许多家庭组队参与的身影。35岁的佳琪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带着孩子徒步的目的是享受“森林浴”。她认为,徒步能带给家庭更多的情绪价值。
“放下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慢慢地、长时间地在森林里行走,闻着树木散发的清香,聆听小鸟美妙的歌声,看看清澈透亮的溪水,赏一赏日落和星空,内心变得安宁。”
“有意思的是,我的两个孩子在家时而因为抢玩具发生争吵,出来徒步却非常和谐。”佳琪说,许多亲子主题的徒步还会提供不一样的体验,比如在小溪里捉螃蟹、烤地瓜、做叫花鸡等,让城市里的孩子多一些原生态的体验,对父母来说,这种陪伴也是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对城市人来说,徒步是给身心充电的好方式。“我们现在的生活太智能化了,手机不离手,出门就是电梯,以车代步。再加上平时工作头脑用得多,身体用得少,坐得多,动得少。徒步算是一种滋养人的运动吧。”
不少年轻人表示,就像做瑜伽、打游戏等一样,徒步也会让人上瘾,不断地想要挑战升级。
孟凡尘说,下一站的徒步目的地是武功山。“明代徐霞客年过半百仍然在崇祯九年登上了白鹤峰,考察武功山的山川地貌和民风人情。我也要去武功山走一走,听说全过程会很虐,体力消耗巨大,我要挑战一下自我。”
徒步为何会成为一种新晋的大众潮流?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参与者的满足感,还和这项运动本身的特点、发展以及审美和消费的推动有关。
两步路App相关负责人张磊说,十几年前,徒步参与者大多是重装徒步和长线徒步,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但近两年,年轻人加入的徒步大多在城市周边、郊野等进行,比较轻量级,相对来说门槛较低。这和骑行、攀岩等需要装备和技能的运动相比,入门相对容易。
李云子认为,相比之前的专业性,徒步变得更加生活化、个性化,内容越来越丰富。
她说,现在徒步的主题有很多,比如亲子、摄影、宠物友好等。“游侠客”面对大学毕业生群体,还推出了净山主题,去大禹谷徒步的同时捡走路边的垃圾。
再比如,瑜伽类、向内探索类的徒步能够更好地寻找内心的平静。“不同的人对于社交浓度的定义是不同的,E人(性格外向)喜欢社交,而I人(性格内敛)更向往独处,我们推出了I人徒步团,徒步过程中可以尝试树叶贴画、抱树、打八段锦等活动,卸下社交压力。”
让户外运动从业者意想不到的是,徒步正被审美和消费潮流推动,让这项运动更为“出圈”。
“许多年轻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参与徒步是‘为了美和分享’。”李云子说,以前徒步时所穿的冲锋衣、速干衣等以功能为主,如今成了时尚单品,不少年轻人加入这项运动也推动了徒步服装的设计和审美发展。穿上山系、复古范的徒步服,拍几张美景,就能快速在社交媒体上给他人“种草”。
可见,产品价值的创造者有时候并不是产品的生产者,而是使用者,他们不断地丰富和推动徒步这一产品的应用和变化。
徒步这项户外运动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小白加入其中,随之产生了一定的风险性。尤其一些社交媒体博主发布的徒步线路中,一些“野生景点”存在安全隐患。
林章林透露了一组数据。据《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156人,失踪26人。
他说,科技的发展给徒步等户外运动带来了便利,GPS定位等各类辅助性工具不少,网上攻略也不缺,这容易给参与人群一种信心,反而忽略了户外运动本身的专业性和风险性。
“普通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我适不适合这样的运动。”他说,城市漫游是一种徒步,到山区、竹林、野外等地方也是徒步。户外运动的项目很广泛,徒步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攀岩、越野、露营、水上运动等。
他认为,不论哪一项运动,对参与者来说,都需要有明确的自我认知,要懂得规避风险。比如,要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户外俱乐部或旅行社;自发组织的AA团(一种户外运动拼团形式)存在风险;欠缺经验的户外参与者不要挑战高海拔地区或进行长距离越野徒步等。
徒步出发前的准备,其实涉及许多细节问题。李云子说,哪怕是一两天的徒步,最好选择徒步鞋,穿一般的运动鞋容易造成足部损伤。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准备护膝、护腰等用具。如涉及夜间行路,最好准备头灯等工具,而不是使用手机照明。
“徒步这项运动的专业门槛其实很高。”在张磊看来,参与者要安全完成徒步路线,需要在体能、装备、技能、心理、工具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
装备包括背包、徒步鞋、冲锋衣、速干衣等,还有一些平时很少用到的生存类工具,如口哨、急救包、防水火柴、应急药品等。一些出行者进行中难度等级的徒步时,在饮水和食物等方面需准备充足。
“徒步毕竟是一项户外运动,出行者要学习和储备相关的安全知识。户外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共同构成户外安全素养。”他建议,首先要看天气和地形等情况,了解目的地的天气状况是否适宜出行,避开易发生山洪、暴雨等灾害的路线。其次要学会使用工具,提前下载好离线地图和线路轨迹,这样在手机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也不用担心。再者,出行者要养成购买户外保险的习惯,将行程通知家人和朋友。
“徒步过程中也要有环保意识,不要乱扔垃圾,要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张磊说。
CityWalk(城市漫步)、特种兵旅行……这两年,与“行走”有关的体验意外火了。徒步更是从曾经的小众运动,发展成了新的流量密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迈开脚步,从城郊到乡野、从森林湖泊到江河雪山,走向更为纯粹的户外。